发布时间:2018-09-04
姓 名:方明镜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83年1月
职 称:副教授/博导
学 历:研究生
学 位:工学博士
电 话:13419666930
邮 箱:mingjingfang@whut.edu.cn
个人简历:
2018.08至今 武汉理工大学4688梅美高官方网站副教授/硕导/博导,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智慧路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汉理工大学青年教学名师,WTC道路设施总体设计与服役协同智能化技术委员会联合主席,中国公路学会道路工程分会理事,中国公路学会、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国际混凝土路面协会(ISCP)会员,湖北省公路学会会员/联络员,湖北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武汉理工大学道路材料功能设计“双一流”学科团队建设骨干成员。
2012.07~2018.07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硕导
2013.02~2014.02 湖北省通城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挂职)
2012.07~2018.07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硕导
2009.08~2010.08 美国Auburn University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006.09~2012.06 西南交通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研究生/博士
2002.09~2006.06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本科/学士
主要研究方向:
路基路面、建筑材料、道勘选线、智慧建养、固废资源化等线形与铺装工程。
代表性科研项目:
[1] 城市道路基层面层预制件快速协同拼装技术研究,2023.7-2025.6, 150万元,在研,主持。
[2] 湖北省地方标准《装配式路面技术规程》,2023.7-2024.7,20万元,在研,主持。
[3] 复杂环境下装配式构件高架成桥快速定位拼装与典型连接质量检测方法,2023.08-2024.12,35万元,在研,主持。
[4] 重载公路耐久型沥青路面结构应用研究,2022.07-2025.06,20万元,在研,主持。
[5] 基于动态回弹模量的路基压实质量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JKKJ-2021-15), 2022.6-2024.6,73.1万元,在研,主持。
[6] 有砟轨道封闭层沥青基材料优化与结构行为研究(2021B100-2& TTKJ2021-04), 2022.3-2023.12,80万元,在研,主持。
[7]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微生物诱导固结特殊填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2021-MS5-127& 2020-186-1-3), 2021.6-2024.6,160万元,在研,主持。
[8]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预制装配式路面设计与施工成套技术, 2021.4-2022.12,45万元,结题,主持。
[9]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团体标准《公路工程动态回弹性模量现场测试规程》,2023.06-2024.2,9.5万元,已结题,主持。
[10] 市政道路局部开挖现场快速回填关键技术研究, 2021.10-2023.1,20万元,已结题,主持。
[11] 中国-澳大利亚公路技术标准对比分析研究.2022.1-2022.10,28万元,已结题,主研。
[12] 安徽省地方标准《公路工程路基动态回弹模量现场测试规程》,2019.8-2021.8,9万元,已结题,主持。
[13] 高速公路中粗粒土路基压实质量(快速)检测方法和控制指标的研究,2018.10-2020.4,28万元,已结题,主持。
[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308429,高速铁路沥青道床材料破坏模式与特征参数,2014/01 -2016/12,25万元,已结题,主持。
主要成果简述:
国内率先开展了铁路沥青道床研究,并创新了“吊连共筋”装配式混凝土路面结构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Journal of Road Engineering》(JRE)、《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公路交通科技》、《中国公路学报》青年编委,Nature Communication、CBM、JMCE、KSCE、TRR、JTE Part B、JTTE、IJPE、IJPRT、《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公路交通科技》、《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审稿人。已主持和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与中铁、中交、中建等大型国有企业资助的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申请技术专利60余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7项),参编地方标准3部、团体标准1部,参编教材1部,获湖北省与安徽省公路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武汉理工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指导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多项并获奖。课题组长期运营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非营利性公众号“线形与铺装”。
对研究生的要求:
身心健康,具有扎实的数学、力学、英语、计算机编程、材料试验、统计分析基础,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潜力。
官方微信